很早就听说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今天看到一篇关于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的文章中有提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于是乎又百度加强了一下。结果除了常被提到的五层需求之外,百度相关结果还有很多关于七层的,其实之前也有在另外一本书里看到过,只是当时没有引起重视,所以这次看到的时候就稍微做了一些了解。
以下是我们所熟知的马斯洛五层需求层次:生理需求(身体对食物、温暖和性的需求),安全需求(对保护、秩序、稳定的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对爱情、友谊和归属感的需求),尊重需求(渴望收到尊重与肯定),自我实现需求(发挥潜能、实现梦想的需求)。
其实上面这张图的确是广为流行的需求层次理论,1954年,身为人本心理学中流砥柱的马斯洛出版了影响深远的巨著《动机与人格》,书中提出了上述的需求五层次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其提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Need)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
他先是将需要区分为缺失性的和成长性的,前四种是缺失性的,缺失性需要起源于实际的或感知到的环境或自我的缺乏。个体会努力从环境中寻求能使其需要得以满足的东西,无论是物质上的、人际关系的还是社会地位的。这些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外界。而第五种自我实现则是成长性的,成长是导致自我实现的种种过程。成长性动机就是被自我实现的趋向所激发的动机。
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根据马斯洛早期的需要五层次理论,将管理理论区分为X理论和Y理论。X理论是专制主义的管理理论,这种理论假设人们工作是受生理和安全需要的驱使,工作只是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手段,人在本性上是厌恶工作的,因此管理者对工人必须采取指导、控制、逼迫,甚至惩罚的方式。麦格雷戈反对这种理论,提出了他的Y理论,作为Y理论基础的是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实上面引用了两段话之后文章到这里似乎已经把马斯洛需求理论已经讲得很完整了,但是正如一开始所说的网上流传的还有七层,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观点:
第七级 超验需要(把个人和整个人类连结起来):宗教和神秘体脸,意识的交替状态
第六级 自我实现需要(发现并实现人的一切潜力):帮助人类的使命感,高度道德的,民主,高峰体验,创造性
其五级 自尊需要(尊重自己、并受到他人的尊重):为社会所推崇的能力的实现,成功的象征
第四级 基本社会需要(感到为人所爱、为人需要):团体、家庭成员、与他人的交流
第三级 基本安全需要(对自己的现在和将来有安全感):健康护理、工作、储蓄
第二级 基本刺激需要(感觉到自己生理、心理上的活力):探索、性活动、感官刺激
第一级 基本生理需要(求得生存):饮食,睡眠,居住
然后其实到这里还没有完,有很多人就把上面所说的第一二级合并在一起,组成了生理需求,于是就有了下面的马斯洛六层需求理论:
1959年以后,他越来越多地涉及东方的观点。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促使马斯洛反思他自己已经创建的人性观,结合他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精神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深入研究,他发现人类天性中还有一种固有的精神维度,那就是作为最高需要层次的精神的自我实现或超越的自我实现。于是马斯洛便将人本心理学视为心理学发展的一个过渡性的阶段,它应该被一种更高阶段的心理学所代替。马斯洛开始将这种新心理学称为“超人本心理学”。
马斯洛感到五层需求的层次架构不够完整,自我实现,并不能成为人的终极目标。他愈来愈意识到,一味强调自我实现的层次,会导向不健康的个人主义,甚至于自我中心的倾向。我们应记得他说过“缺乏个人超越的层面,我们会生病……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人们需要超越自我实现,人们需要超越自我”。
15年后,马斯洛在他去世前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Z理论》,他在文中重新反省他多年来发展出来的需求理论,并增加了第六个需求层次,进而归纳为三个次理论,即「X理论」「Y理论」及「Z理论」,构成了上面新的体系。
好了,这样也就算是三种不同的层次的全部了,以下则是关于最后自我超越层次的解读。对于一个正在自我实现中的孩子来说还是有点伤不起,看得不是很懂。